新能源客車發展存在瓶頸
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四大類:混合動力、純電動、燃料電池、包括二甲醚在內的其他新能源。目前我國研發的新能源汽車主要是對傳統汽車的動力系統做改動,在底盤穩定性、舒適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不多。由于混合動力汽車技術中有50%的技術仍是傳統汽車技術,特別是在電控系統上,而國內汽車工業在傳統汽車技術上與國外就存在差距,這加大了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技術上研發的難度。
新能源客車產業化的最大問題是技術瓶頸。以純電動汽車為例,它的劣勢是電池壽命短,但現在電池的技術問題有望很快突破。目前有機構已經研制磷酸鐵鋰電池,發現它具有三大優勢。第一是壽命長,電池組可以充電2000次;第二,耐高溫,磷酸鐵鋰電熱峰值可達350℃~500℃;第三,生產該電池的原材料價格不高,中國儲量比較大,有望降低成本。如果磷酸鐵鋰電池能夠迅速推向市場,這將是純電動汽車的重大突破。
國家“863”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辦公室特聘專家王秉剛認為,要實現產業化,新能源汽車的標準還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。目前已經出臺的新能源汽車標準主要是對新能源汽車的測試、性能和安全方面做了基本規定,需要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,比如電池的壽命如何考核評定,是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關鍵問題。沒有統一標準和具體鼓勵政策,企業投入資金研發新能源會缺乏具體的指導。
各種類型新能源客車的產業化前景也不一樣。據了解,目前熱議的“超級電容”可以作為純電動汽車的輔助動力,但是作為主動力將有困難;如果鋰電池技術沒有突破,則純電動汽車很難實現突破;混合動力客車研發存在兩大問題:一是內燃機力士樂濾芯核心控制系統缺少自主知識產權,二是混合動力客車成本高,配套體系不成熟。
與新能源客車配套的關鍵零部件,可選擇余地小,規模化生產的程度比較低,給新能源客車的穩定優化升級帶來一定困難,同時生產一致性的問題也會遇到阻礙。